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如何降低麻醉後噁心嘔吐反應

術後噁心嘔吐(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,PONV)

  • 是指手術後24小時內出現噁心或嘔吐的情形,約有20~30%的病人會出現。
  • 增加傷口縫線處的張力以及食道破裂的危險,亦會延長恢復室留觀的時間。
  • 持續的嘔吐更可能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與脫水的情形
  • 病人術後因麻醉藥物的影響,使得呼吸道反射受到抑制,術後噁心嘔吐容易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險,增加再度插管機率!

 

術後噁心嘔吐的原因

一般分為病人、麻醉與手術三大因素。

(一)病人方面

女性、非吸菸者、患有動暈症(如暈車、暈船等)或過去有術後噁心嘔吐病史者,容易發生術後噁心嘔吐。另外,研究顯示偏頭痛、年輕人及容易焦慮等因子,亦與術後噁心嘔吐有關。

 

(二)麻醉因素

使用吸入性麻醉劑或笑氣進行全身麻醉、術後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物全身麻醉時間過長(>1hr),皆會增加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。

 

(三)手術因素

手術類型包括斜視矯正手術、中耳手術等被認為與術後噁心嘔吐有關,據統計腹部、婦科以及腹腔鏡手術,約有48-59%病人出現術後噁心嘔吐的情形。

 

目前臨床上針對病患相關因素種類區分為不同等級的風險,並給予不同治療方式如下。

對於低度風險族群不需特別做預防措施。若術後發生噁心嘔吐,給予藥物治療以及預防併發症發生即可。

對於中度風險族群則可在術前給予皮質類固醇(Dexamethasone)做為預防,可以降低10~20%的發生機率。

對於高度風險族群除了術前給予皮質類固醇作為預防外,若需進行全身麻醉時,可考慮採用全靜脈麻醉,也可降低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。

 

如何改善術後噁心嘔吐呢?

  • 選擇使用全靜脈麻醉,本部目前採用的全靜脈麻醉在台灣首屈一指,曾2次獲得國家品質標章的殊榮。
  • 術後避免使用鴉片類藥物,可採用局部麻醉止痛、神經阻斷術、硬脊膜外麻醉止痛或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。
  • 術中給予更止吐藥及類固醇,大部分輕微噁心嘔吐的患者,症狀都可獲得緩解。
  • 另外,部分研究顯示適度按壓或針灸內關穴,也可達到部分療效。

 

有此經驗者,部分病人因而害怕接受手術與麻醉,致延誤就醫或不敢使用術後止痛,可於術前評估時向麻醉團隊提出此經驗,共同討論麻醉以及術後止痛與止吐計畫,針對個人需求、手術術式等,規劃專屬個人的麻醉方式。

語音服務
更新時間:2024/5/8 下午 01:37:57

收起